发布日期:2025-01-23 14:08 点击次数:134
有人说,全有华为,等于全都没有,这显然不太符合中国文化的章程。
“后来的车企,沿着已经有的车企模式来走,你觉得商业模式上结局是什么?”谁能真材实料、证据充分的回答这个问题,谁才能判断华为在中国汽车市场里的下一步走势是什么。
随着1月初,2条重磅消息的陆续落地,华为在中国汽车圈里,深度合作伙伴已经超过10家。
1年时间过去,合作数量以超100%同比涨幅跳跃。当然,比例数字在此处的重要度有限,更重要的变化来自于渗透率,也就是舆论里最喜欢用的一个词汇“含华量”。
2022-2024年期间,谈及华为在汽车圈的深度合作时,业界往往喜欢用一个词“边缘车企”。彼时,其生态圈刚刚在赛力斯、北汽极狐等车企身上起步。
而目前,在看和华为发生深度合作的车企,日系三大已经至少是座舱深度合作,德系里,奥迪已经拥抱华为,而一旦奥迪A5成功,大众复制的概率也不低。中国头部自主品牌里,比亚迪、长安、长城、上汽、广汽、一汽、东风都已拥抱华为。换言之,只有少数的车企如今没有拥抱,华为已事实性成为车圈标配。
虽然都是华为,但各家表现不同
尽量少的发生内耗,如果发生内耗,就快速调整,这其实才是华为目前在汽车圈里的特征。
先从四界的产品线上看,早期的划分很明确,问界作为最早起步的,合作深度更深,这点毫无疑问。
而智界初期的定位是纯电玩家,但因为智界S7的初期爆款势头受产能等多方面影响,它需要快速拿到爆款,以延续下一轮的发展。所以在第二款车型智界R7上,很快的就退出了增程版车型,而且不同于鸿蒙智行之前的行事风格,之中有一个少见的小细节,智界R7的增程版并没有举办大型的上市发布会活动。